行业洞察
新闻资讯行业洞察
您的位置: 新闻资讯 行业洞察

职业院校为什么要建中台?建什么?怎么建?

上一篇文章(职业院校中台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讲清楚了学校中台的本质是整合集成、数据应用,也知道了中台的巨大价值。那学校是不是就可以开始建设中台了呢?在正式进入中台建设之前,我们应该弄清楚中台建设的三个关键问题:一是为什么建设中台?二是应该建设什么样的中台?三是如何建设中台?学校应该按照实际情况,理性分析,选择正确的路线,防止盲目跟风带来巨大损失。

为什么建中台?

1.数字化转型的必由之路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度发展,教育领域的数字化改革逐渐加速。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中着重强调,以数据为驱动力,提升教育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动教育决策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报告,为学校数字化转型发展带来重大战略机遇。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等多个场合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在数字中国战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新基建等相关政策的引领下,教育领域正式迈进了“数字融合”“数据治理”“数智决策”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时代。中台是职业院校开展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落地实践,是学校数字化转型的必然产物。在新时代教育新生态的大背景下,大环境、大政策、大变革为职业院校“中台”营造了良好的建设发展氛围。

2.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

应用融合

政策因素之外,整合集成、数字共享、互联互通是所有学校都需要逾越的鸿沟,也是信息化急需解决的难题。打通信息孤岛,避免数据重复录入,确保数据一致,是学校的共同诉求。比如学校通过手工整理制作报表和分析报告,耗时耗力,还存在数据口径不统一、数据不准确等问题。此时,适时引入中台,能够有效地解决数据孤岛和决策需求等问题。

统一门户

许多职业院校各业务系统间的数据不能共享贯通,师生办事往往是盖不完的章、跑不完的路,用户服务体验效果差。如今,职业院校开始越来越强调以师生需求为中心的校园管理和信息服务创新,越来越注重校园的智能化和便捷化。打通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壁垒,推进网上办理、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是学校的迫切需求。因此,实现一网通办、单点登录,统一身份认证,是提升师生办事体验的充分体现,是让“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的最好选择。

数据应用

随着学校管理的精细化要求越来越高、数据量不断扩大,基础单一的数据服务已远远无法满足学校的长远发展需求。挖掘数据价值、打破“数据壁垒”已成为职业院校的重要课题。通过数据中台的集中统计分析,实时对校内各类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现,全面反映学校现状,满足学校各个部门、各级管理的数据分析需要,为学校的各类需求快速地提供数据服务,辅助学校进行科学管理与决策。

建什么样的中台?

业务应用生产数据,促进全校数据资产化;数据驱动高质量办学,实现教育决策由经验驱动走向数据驱动。因此,学校要从全局出发,全盘考虑业务与数据的关系,从而构建中台。

1.业务中台

业务中台承载着学校的业务流程,比如教务管理平台、教学管理平台、招生就业平台、办公OA平台等核心高频应用系统,还有图书管理、党建管理等低频应用系统。业务中台负责业务系统的数据共享和减少重复建设,实现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信息门户,一网通办。

2.数据中台

数据中台是学校的校本数据中心,通过整理、分析以及价值挖掘,为学校管理层或上级主管部门的决策分析需求提供大量的、有效的数据,形成洞察和指导,让业务更智慧。

3.统一信息门户

全校师生一个账户访问所有系统,提供教学工作、学生事务、流程申请等事务办理快速入口,实现一网通办;全校通知、消息一站接收与查询;对接学校应用的第三方系统,打通信息孤岛。

数据中台应与业务中台紧密相连,形成一个协作闭环。

首先,业务中台生产原始真实的数据并传递给数据中台;

其次,数据中台统计分析数据,辅助科学决策,驱动业务改进;

再次,业务中台使用数据的分析后,又产生了新的、数量更大、颗粒度更细的数据,给予了数据中台更多的“原料”;

最后,数据中台通过处理更多更优质的数据,让业务中台更靠近师生用户的真实需求,并能产生更多更优质的数据。

这个闭环是无限循环,并持续产生价值。

因此,“业务中台+数据中台+统一信息门户”,是职业院校中台建设的完整解决方案,也是最佳实践。

怎么建中台?

内部:全面统筹,协同发力

从管理角度,中台建设是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一把手”战略决策和指挥。职业院校领导应在行动上给予大力支持,从全局角度出发制定长远的目标和发展计划,并进行合理组织结构的调整。“一把手”应在体制机制、队伍、经费等各方面做好保障,制定各类数据、资源和安全标准,持续推进中台建设。

从落地角度,建设中台,需要IT部门和业务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协作。业务部门要积极配合技术部门,不断优化业务流程,使业务流程更加简单、便捷、清晰;技术部门要积极沟通业务部门的需求,主动了解业务流程,不断提升技术对业务上线和线上业务办理的支撑能力。两者各司其职、协调发力、互相促进,推动信息技术与业务管理深度融合。

从人才角度,建设中台,需要懂技术、懂业务、懂管理的校园CIO。作为职业院校管理和教学活动中的信息资源掌控者,CIO对上要争取领导重视和支持,对下培养数字化技术人才,中间还要做好技术和业务的衔接。也就是说,CIO能通过技术赋能学校发展,理解各种业务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实现原理与正确路线,推动数字中台的落地应用,还要懂科学管理和信息化应用的基本原理,持续推动各部门流程再造、业务升级。

外部:优质厂商,通力合作

职业院校“中台”建设不能只靠学校自身的力量,还需要更多的借助企业力量。

中台是学校数字化转型的落地实践,对承建方的综合实力、技术背景、人员稳定性等方面的考察非常重要

如果由非业务系统厂商提供,比如集成商、区域公司等,只能以“分别独立建设各个业务系统+整合集成所有系统”的形式分批建设,这种模式需要更长的周期、更多的资金投入、更多的人力消耗,必然面临更大的实施风险。

如果选择覆盖学校业务系统最多、业务系统用得最好的厂商提供,由于业务中台与数据中台天然整合集成,且业务系统覆盖学校70%-80%的业务,只需对接少量第三方系统,成本更低,建设周期更短,建设难度更低,推荐采用这此种方式。

此外,学校数字化转型是对传统业务流程的再设计和再创造,要建设中台,这就要求技术团队具备需要具备教育背景基因,并且长期深耕教育信息化领域,对学校业务和软件流程理解深刻,更需要十数年如一日专注打磨产品的耐心与恒心。

不同学校的发展和管理水平、信息化水平、人员背景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照搬照抄并不能解决问题。更何况,当前的中台建设,对很多职业院校而言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真正能够坚定决心,打破常规,全面推行的学校并不多,鲜有成功案例可参照。因此,建设中台,学校必须“量体裁衣”,顺应潮流,抓住条件,回归现实,不保守、不激进,不盲目追求新技术,建设最适合自己的中台工具。